7月23日,光大银行公告,其股东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信金融资产”)增持公司股份,持股比例增加至8%。
这并非中信金融资产近期首次增持大中型银行,7月22日晚,中国银行在港股披露,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H股股份5.93亿股,持股比例上升至18.02%。
以上增持,系中信金融资产“履约”去年11月所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》。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,近期多家AMC(金融资产管理公司)购入上市银行股权,业内人士指出,去年以来,银行板块表现强势,AMC近期增持上市银行,大多出于增加收入目的,其业务重心仍在不良资产处置上。
大手笔增持
根据光大银行公告,中信金融资产于2025年1月20日至2025年7月22日期间,增持该行A股股份2.63亿股,H股股份2.79亿股,合计占光大银行总股本的0.92%。中信金融资产持股比例由7.08%增加至8.00%。
无独有偶,7月22日晚,中国银行在港股披露,大股东中信金融资产于2025年6月27日增持中国银行H股,其持股比例由17.32%上升至18.02%。
中信金融资产与光大银行股权关系可追溯至2023年3月,当时还未更名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(现“中信金融资产”)将其持有的1.4亿余张光大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,转股后,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共计持有光大银行普通股41.85亿股,占该行普通股总数的7.08%,跻身主要股东行列。
中信金融资产成立于1999年,前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,2022年,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完成引战增资、加入中信集团,并加速推进回归主业,对旗下金融子公司股权进行转让。2024年1月,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正式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。
中信金融资产为何频频押注中国银行、光大银行?2024年11月,中信金融资产发布了《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》,议案显示,将以不超过260亿元的资金购入中国银行股份,以及不超过40亿元的资金增持光大银行股份,共计300亿元。
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,近期,中信金融资产已多次“履约”,对中国银行H股发起增持:
5月16日,中国银行港股披露,中信金融资产于5月15日增持8.03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,持股比例从13.11%升至14.07%,平均股价为4.5499港元。
5月27日,中信金融资产再次增持中国银行约9.21亿股,每股股价4.6604港元,总金额达42.91亿港元。增持后,中信金融资产持股比例升至15.17%。
AMC与银行的“双向奔赴”
“在现有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控的大背景下,AMC通过持有业绩水平稳定的中大型银行股份,能够进一步优化其资产配置结构,并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。”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。
他指出,AMC入股中大型银行可以说是“双向奔赴”:对于AMC,中大型的上市银行一方面能够带来较为稳定的财务回报,改善盈利结构,降低资金闲置率、分散投资风险;二是可以加深AMC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,有利于双方在不良资产处置、债务重组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,增强AMC的市场竞争力。而对上市银行来说,大股东的增持也体现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。
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,越来越多的AMC“摇身一变”,成为大中型银行主要股东:
6月30日,浦发银行公告称,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信达投资有限公司(下称“信达投资”)将持有117.85亿元浦发转债全部转为浦发银行A股普通股,合计转股股数约9.12亿股,持股比例约3.01%。这也意味着,信达投资将成为该行前十大股东。
在民生银行举行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,该行管理层在审议的议案中宣布:提名郑海阳为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。资料显示,郑海阳系现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。随后,民生银行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,根据管理章程,持有3%以上的股东有权提出董事候选人,目前长城资产管理已经达到该标准。
“大型AMC入股、增持上市银行,更多的是投资行为。” 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,AMC资金量大、但投资回报率要求高,因此投资决策相对审慎,在此背景下,股息率高且业绩稳定的中大型银行是较为契合的投资标的。
“但这并不意味着,未来AMC都要入股或控股银行。”董希淼指出,当前AMC对银行的投资大多以增加收入为目的,而不是要控股银行,相反的是,AMC均在加速聚焦主责主业,近期,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出清了其所持有的长城华西银行9.43亿股股份,由四川银行接手。
排版:刘珺宇
校对:李凌锋